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近年来福建一考生志愿填报成功案例解析
来源:泉州晚报 2008-6-29 0:50:50 【字体:小 大】

案例篇

  广收集细挑选

  上理想大学不难

  我们以近年来志愿填报的成功案例——一名考上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福建籍学生当年的志愿填报过程为例,解析志愿填报应该注意的问题。

  2005年高考,该理科考生成绩为594分(当年分数切线,理科本一线542分),全省排名约3200-3400多名。考生根据本人兴趣决定主要选报语言类专业,只要能满足专业要求,对选择的学校和学校所在地要求不高。以下为该考生填报志愿的进行步骤:

  第一步:海选入围院校

  首先,考生本人从招生计划本中查找符合自己专业意向的学校,按批次列出:提前批:外交学院;本一批: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福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本二批:大连外国语学院、福建师大、华侨大学、井冈山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本三批: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分院。

  第二步:精选确定第一志愿

  按照精选第一志愿的原则,该考生用“学信卡”进入网站查找所挑院校前三年在福建省招生各个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和排名情况;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将本人的名次后退200-300名之后再与查找的资料对比,认为外经大应该排除(因为语言类专业分数很高),而北外、上外分数相对较高,北语、上海外贸分数比较低,以求稳来说应以北语或上海外贸为第一志愿。

  从北语、上海外贸的招生专业选择,认为北语的专业更符合本人的兴趣,初步确定北语为第一志愿。登录北语网站了解学校办学历史、规模、专业设置、师资情况等信息,详细了解学校招生章程,注意到学校要求考生语文、英语单科分数应达120分(该考生语文119分,英语128分),随后通过上网在线咨询和电话咨询与北语招生办老师联系,了解到北语对单科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每年都会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

  第三步:避开过热专业

  既碰运气也设保险

  确定北语为第一志愿。选择专业时注意到北语不设专业级差,考虑到前三年北语录取最高分的专业是英语,故避开最高分专业,选择“对外汉语”为第一专业,而把英语作为第二专业,法语、金融分别作为第三、第四专业。

  将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长春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作为参考志愿,虽然前两所学校不太可能招参考志愿,但因为对其专业感兴趣,所以想碰碰运气,后两所学校只报语言类专业,如果这四所学校都轮空,宁愿参加本二批的录取。

  本二批选择时认为大连外国语学院历年来都比较热门,故避开热门学校而选择天津外国语学院为第一志愿,在参考志愿中选择四川外国语学院、井冈山学院和厦大嘉庚学院;本三批填报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和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分院;专科提前批不报。高职高专批填报厦门理工学院。以上学校均选择语言类专业。该名考生最终被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录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类型篇

  考生类型不同志愿填报方法各异

  不同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

  普通学生:优化组合减少博弈风险

  我省的各个批次的第一志愿是非平行志愿,也就是第一批次投档只有一个志愿学校,遵循第一志愿优先的原则。考生选择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分数在本批次的位置。然后还要查看该批次所有院校往年的第一志愿投档和录取情况,确定自己选报哪些学校比较有竞争力。然后认真考虑自己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综合平衡选择的方向。第一志愿的选择存在高位落榜的风险,要充分考虑自己对落榜风险的承受力,不要盲目冲击冷门。

  参考志愿是由五个学校组成的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原则是考生所填志愿不分先后,先将考生排队,然后最高分的考生优先投档,这种方式更加突出高分的作用。因此专家向大家推荐一个“2+1+2”的组合方案,供大家参考。就是按照预估录取分数由高到低的顺序,先选择2所较好的学校进行冲击,1所满意的学校作为稳妥目标,最后2所学校是自己可以承受且有满意专业的学校。当然,还要综合考虑地域、家庭条件、交通条件等。

  专科意向考生:分类填报切勿兼报跨报

  今年,省本、专科志愿分开填报是一项的新规定。本科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8日至6月30日,专科批次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9日至8月10日。

  福建省报考“高职单招”(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收高职新生)按13类划分组织考试和录取。考生填报志愿时应注意自己所报考的类别,不能兼报或跨报。

  从就业形势而言,近年来,符合泉州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主要专业有服装、机械制造、汽车维修、数控、财会、旅游等专业。

  大学预科录取在今年也有新变化。福建省属高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志愿安排在本科二批录取后期征求志愿时填报,考生6月底填报志愿时误填报预科班志愿的均视为无效志愿。

  华侨大学除招收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金门籍、马祖籍)考生外,也招收侨眷子女和其他考生。该校的“预科班”只限招有“三侨一台”特征并有填报“预科班”志愿的考生。

  港澳院校意向考生:衡量英语水平和自理能力

  今年香港12所高校内地招生总计划超过1000人。

  香港高校一般都是英文授课,因此报考香港高校,首先考生的英语能力要强。其次,考生最好家庭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因为香港的消费水平比内地消费相对要高一些。不过,香港高校的奖学金金额及获奖面也会高于内地,所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但学习非常优秀可以达到获得奖学金标准的考生也可以考虑报考。

  数据篇

  详解数据找到高校“大小年”

  福建省知分填报志愿的几年内,“高校大小年”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所谓“大小年”即如果某一年报考该校人数较多,则分数线抬高,那么这一年就是该高校的“大年”;如某所院校前几年的分数线较高或因其他原因,让今年的许多考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填报,就会导致分数线下降,形成“小年”现象。反之亦然,一般高校“大小年”波动的频率都在3-5年之间。这就是专家为什么总建议想报考某所高校,最好参考其前3-5年的数据。而且,数据分析也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的。

  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近几年的调档线走势,预测一下今年应该是该院校的“大年”还是“小年”。像清华、北大这类一流重点高校,因为在全国考生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稳固,历年来投放各地的招生计划也少有变化,所以“大小年”现象一般不太明显;而一些省内院校由于每年报考考生的心态都有变化,波动频率可能就会比较明显。考生和家长在根据往年省控线与调档线平均差值“掐算”及“大小年”走势分析后,是保守填报还是大胆尝试,就看个人的心态了。

  高校实录分对于不同成绩段次的考生来说,参考价值也是各有侧重的。在筛选自己的第一志愿时,高分考生可根据各院校实录最高分求平均差值,依次判断自己的分数是否有优势;中等分数的考生则可根据其实录平均分的平均差值分析自己有没有把握入围;而成绩平平的考生就可参照其实录最低分平均差值,预测一下自己有没有必要“搏”一把,“跳一跳”能否“摘桃子”。

  在填报非第一志愿时,为达到志愿间的“梯度”,给自己增加被录取的保险系数,各类考生在对往年院校实录分平均差值进行“掐算”预测后,对应自己的高考考分时,标准就应适度变化。例如,在选报第一志愿院校时,认为自己的高考考分与省控线差值高出其以往实录分平均差值3-5分以上比较稳妥的话,在选报非第一志愿时,就最好选择你能高出其实录分平均差值5-10分以上的院校。

  技巧篇

  名校招生老师指点迷津小技巧可能派上大用场

  在本届高招咨询会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招生负责老师,也向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些填报志愿的小技巧及注意事项。我们节选其中几个典型的例子,这些技巧可能在志愿填报和以后的学习中发挥很大作用。

  注意高校的“弹性教育”主讲:华东师范大学麦老师

  许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看到有的高校的部分专业招生名额只有一两个,就不敢填报。有个考生执著地填报某个专业,在成绩没有优势的情况下也冒险填报。实际上不少学生都忽视了一个趋势。

  麦老师告诉记者,如今国内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大类招生和制定灵活专业选择制度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在上海,相互承认学历的高校已经可以跨校选修课程。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门类相同的几个专业合在一类招生。例如有的学校还将招生计划细分到具体的专业,但是考生入学后的一至两年内采用的是大类教学。例如有的学校“土建”类的土木、建筑、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时学的是相同的基础课程,以后才划分具体的方向。还有的学校,学生在入学后可以根据成绩灵活地转专业。

  对于学生来说,有这样的“弹性”制度作为保证,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就可以不再拘泥于个别具体专业,转而进行一个大方向选择。

  分数线异常波动要了解背景主讲:武汉大学陈老师

  一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在某年发生异常波动,这种波动经常给考生带来误解,让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

  武汉大学福建招生组老师陈风给记者讲了一个典型的案例。今年的招生手册上,2007年武大福建理科录取线等于本一线,大大低于常规分数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武汉大学无人报考,而是当时在本一批录取完成后,教育部又要求武汉大学追加护理学专业指标。由于当时本一批招生已经结束,所以武汉大学只能重新在未录取的本一批的学生中调档,分数自然不会很高。而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又恰巧成为当年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实际上当年正常录取的理科生分数线要超出本一线30多分。如果今年的考生不了解这个背景,很可能会出现误判。

  这种“意外”有时还是会发生的,因此在遇到类似这种异常波动情况时,考生应该尽量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这种波动的背景,以免产生失误。

  用高校反馈制度规避风险主讲:南京大学邹老师

  知分填报志愿很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为了化解这种风险,现在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报考信息反馈制度。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了解一些学校是否有类似机制,如果有,就应该积极利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填报风险。

  南京大学泉州招生组邹老师解释,以南京大学在闽招生为例,他们鼓励有报考意向的考生主动和招生老师联系,这样招生老师就可以汇总全省情况,看看每个考生所处的位置,并且可以落实到具体专业。在志愿填报结束前,招生老师会通知考生他在所报考的专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形势。这样,把握较大的考生就免去了担惊受怕之苦,风险较大的考生也能及时调整志愿方向,避免高分落第。

  现在不少高校都建立类似机制,事实证明,得到相关反馈信息的考生要比没有信息的考生报考成功几率要大得多。□本版文字/记者黄帆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